Tuesday, January 27, 2009

建50层摩天组屋?

五月底后将分晓● 陈怀亮 
2004-04-26 

建屋发展局计划在丹戎巴葛达士敦坪建造50层摩天组屋的计划最终是否落实,到了五月底当它开始让组屋申请者预购之后,将有分晓。  

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重申只有当国人对这批组屋反应热烈,达到建屋局在预购组屋制度下所设定的需求水平,才会开始建造。订购率达七成才会建造  

他昨天到拉丁马士区访问,回答居民的询问时表示相信这批建在市区里的新组屋将会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欢迎。  

“这将让人们有机会享受居住在市区中心的一切便利。实际上,我已接获许多询问,很多人急于知道这个计划何时动工。建屋局接下来几个星期将会发表更多设计和建筑资料,让公众参考。”  在组屋预购制度下,当建屋局宣布将在某一区建造新组屋,开始让申请者预购之后,订购率必须达到七成才会开始建造。  

建屋局已于前天在本报刊登彩色广告,开始为达士敦坪(Duxton Plain)的摩天组屋“造市”。它把即将建造这批组屋的邻区命名为“达士岭”,还形容这是享受“无与伦比的都市生活”之地。  

政府重新发展达士敦坪,以建造这批新组屋的计划,是在2001年8月由内阁资政李光耀宣布的,市区重建局过后为这个见证了新加坡公共建屋计划发展过程的地段举办国际设计比赛,从中挑选最佳设计。在前年公布的最佳设计蓝图,是本地雅致建筑公司(ARC Studios)的作品。政府建造达士岭目的  

原本的蓝图是有七座各48层楼高的组屋。屋顶有露天公园,加上设在第26层有跑道的空中花园和地面的社区公园,为居民提供许多的社交和活动场地。  

但是,建屋局去年底宣布对最后的发展蓝图作了局部修改,把楼高增至50层,所建的优质组屋数量却从1890间减至1848间,但增设了更多的设施,包括食阁、商店、便利店、托儿及教育中心和居民委员会中心等。  

谈到政府建造达士岭的目的时,马宝山指出达士敦坪原有的组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最早期的组屋之一,李资政也见证了这些组屋的建造。由于有了这个特殊的意义,建屋局于是决定在原地重新发展,建造设计独特的新型组屋。  

他说,达士岭楼高50层,是要尽量利用空间,让更多人有机会居住在市中心。  他保证达士岭在建筑上绝对安全,何况本地至今已有好几栋楼高超过50层的建筑物。红山中心楼面将尽快租出去  对于红山中心商店小贩联谊会代表在对话会上向他反映的红山市镇中心商贩在建屋局把总部迁到大巴窑之后,生意锐减的问题,马宝山表示将指示建屋局尽快将红山中心空置的办公楼面租出去,使镇中心变得更加热闹。此外,建屋局也将透过另一些计划,设法带动那里的人潮。  他说,职总平价合作社在那里开设新的超级市场,而新加坡赛马公会也即将在那里开设投注站,都有助带来人潮。

八成新加坡人受益公屋计划

始于1964年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发展到今天,已经为约79%的新加坡人提供了公共住房——即“组屋”。而随着这一计划的全面展开,负责实施的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系统,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   

“和我一起买组屋吧!”越来越多的新加坡年轻人会用这句话求婚。26岁的May甜蜜地回忆,丈夫也正是用这句再家常不过的话打动了她。  

新近结婚的May和丈夫阿昌购买了一套二手房,这套“组屋”约为90平方米,总价不过20万新元左右,又加上可以使用公积金还款,对月入上万新元的夫妻俩,每月还款总额不到总收入的20%,几乎不构成什么负担。  

在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计划下,May和阿昌只是受益于这一计划的当地人的一个缩影。  

“负担得起”的住房   

始于1964年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发展到今天,已经为约79%的新加坡人提供了公共住房——即“组屋”。  
而随着这一计划的全面展开,负责实施的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系统,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  

比如对哪些人能够申请购买组屋这个问题上,就有非常详尽的“合格条件”。  

一般而言,直接向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申请购屋的人士,应该满足五个条件:新加坡公民、年龄至少21岁、必须组成一个核心家庭单位、每月家庭总收入不超过8000新元、不得拥有任何私人产业等。  

事实上,组屋在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开发这些房子的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鼓励人们因生活条件趋好而转售组屋,换购居住条件更好的组屋。  

因此,公开市场上也能买卖组屋。为了刺激这一部分的供求,新的政策应运而生,政府会为达到上述5个条件,且首次申请购屋的人士提供房屋津贴;如果是新加坡公民或者永久居民,在某些条件下拥有私人产业,可不利用房屋津贴在公开市场上购买组屋,还没有收入上限的限制。

除此之外,随着组屋的开发,私人发展商也有机会参与到设计、兴建和销售组屋中去,申请购买他们所开发的房屋,申请者除满足上述5个基本条件以外,还因为其价格方面会略高于市场,而首次购屋者可以申请房屋津贴,二次购屋者无需缴纳转售抽润。  

针对单身人士,购屋计划明确规定,35岁及以上的单身公民可以购买任何类型和地段的转售组屋,如家庭月收入在一定上限下,购买大房型或者小房型组屋时,可以获得一定的公积金购屋津贴。这一计划还鼓励两名或者以上的单身公民联名购买转售组屋,除有相应条件限制,也规定了可获相应购屋津贴。

针对5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在购买“小型公寓”上有专门的政策,政策除规定每月家庭收入不超过8000新元以外,还规定拥有私人产业的必须在拥有小型公寓前出售掉私人的产业。

即便是家庭月收入偏低,总收入介于800~2000新元的新加坡公民,也能够享受以颇低价格租赁一居室到三居室房屋的政策。

数据显示,月收入低于800新元的新加坡公民,一房组屋的租金每月不超过33新元,二房组屋的租金每月不超过75新元。  

“凝聚力强”的社区

May和阿昌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在远离父母的城市另一端购买组屋,以方便工作。“如果购买在父母住处附近的组屋,还能享受政府津贴。”May有点遗憾。

这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提倡家庭凝聚力而提出的计划,这一计划鼓励那些在公开市场且是第一次购买组屋的父母或者已婚子女,购买靠近已婚子女或者父母住处附近的组屋,可获得4万新元的购屋津贴。  

而若已婚子女通过“抽签购屋计划”和“预购组屋计划”申请组屋,想和父母同住,或住得靠近父母的话,有比其他的申请者多一倍的机会。  

除此之外,在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里,如何让不同背景的民众融合在一起,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  

资料显示,在新加坡,华人占居民总人口的75.6%、马来人占13.6%、印度人占8.7%、其他文化背景的居民有2.1%。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为了能够从源头上实现融合这一目标,在申请组屋时,建屋局就通过科学的方法,均衡在同一社区内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的数量。一旦某一文化背景的申请者达到一定数量,则其以下的相同文化背景的申请者会被拒绝。  

在社区里,处处都体现着让居民加强交流的“细节”,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几乎所有的组屋都空置一楼,建成有巨大立柱支撑的通透空间。  

事实上,原本是由于气候原因,居民们不愿意住在略显潮湿的一楼,不过后来这一空间都被发展成为居民沟通交流的公共场所。  组屋外观的融合也是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有计划地翻新旧组屋,居民的社区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这也促使新旧组屋的居住者互相融合。  

新家园  

步入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展览厅,一个巨大的针状模型展现在眼前,按下按钮,数以万计的钢针下移,在过去将近半个世纪里建成的组屋便缓缓呈现在眼前。  

这一幕让参观者颇感震撼。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陋屋区的原景重现。狭窄的公共厨房,火患时刻威胁着居民。1961年,一场大火烧毁了河水山一带数千住家,16000人无家可归。  

正是从兴建灾民家园开始,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开始为低收入者提供廉价房屋。到了1965年,大巴窑市镇将多项社区设施作为重要的部分加以建设。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更宽敞舒适的组屋和设施更齐全的新市镇成为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主要工作重点。  

阿昌的父母就是那时候搬进位于金文泰的组屋的。他还记得,家附近有学校、市镇中心、邻里中心以及体育场、公园等,他的母亲也就在距离家不远的工厂工作,附近就有巴士转换站,父亲搭巴士上下班,生活井然有序。时隔不久,阿昌家附近还有了图书馆、民众联络所,他小时候所读的中文书籍,都是从社区图书馆借来的。  

2001年,新加坡提出了一个“概念规划”,其中主要的建议是全面覆盖住房、休闲、商业、基础设施和地方特性,这些建议说,要让民众在熟悉的地区拥有新家园,要有在市区内可以遥望景色的高楼式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休闲选择,有更高的商业灵活性,有全球性的商业中心,有覆盖广泛的轻轨网络等等。  

在May看来,这一切基本上已经成型。  

她和丈夫典型的一天始于在家附近的公园晨跑,然后到市镇中心的咖啡店吃一份早餐,两个人各乘地铁上班(耗时不超过20分钟),下班后回家,有空的时候再到附近的商业区买些日常用品。而如果将来有了孩子,可以直接送到距离家不过10分钟的学校去读书。  

落地玻璃窗、花园社区……May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颇感满意。  

May最喜欢的组屋是尚在建设中的“达士岭”。“达士岭”住宅区楼高50层,7栋楼之间用空中花园连接,快速电梯、空中走廊、3层停车场,将公共住屋的生活方式提升到全新的境界。
2008年04月11日08:5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李资政:政府不能替人民负起所有责任

(2008-11-10) 《联合早报》

内阁资政李光耀指出新加坡汲取了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阻止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运作,确保屋价逐步上涨是有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因此,目前几乎没有国人在购买房屋之后没有能力偿还贷款。

然而,他强调,尽管政府透过健全的房地产市场机制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大体上维持了房地产市场大环境的稳定,但是它的责任也仅是给予每一个人同等的机会和良好的基础,而并非替人民负起所有的责任。

他指出,组屋的售价基本上只反映建筑成本,没将土地价值计算在内。但是,有些人却卖掉屋子,把钱花光后,又要建屋发展局把租金便宜的组屋租给他们。

 “我看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也要照顾自己家庭的前途,责任是在你手上。所以,我希望大家会常常记住,政府没有办法保证你永远没事,我们给了你一个好的机会、一个好的基础,你一定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因有健全市场机制 组屋价格维持稳定

李资政昨天向丹戎巴葛集选区居民讲话时,特地以他刚参观过的达士岭组屋(The Pinnacle@ Duxton)为例,提醒人们尽管世界多国的屋价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下跌,但是我国的组屋却因有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基本维持稳定,有的甚至还在上涨。

坐落丹戎巴葛达士敦坪的达士岭组屋楼高50层,共有1848间,预计在2009年下半年落成。组屋类型分为S1型(相当于四房式)和S2型(相当于五房式),其中三分之二是S1型,在2004年推出时的售价介于28万9200元至38万零900元;S2型则卖34万5100元至43万9400元。现在,S1型组屋的价格已升至45万7000元至55万5000元;S2型的售价则介于54万5000元至64万6000元,比四年前高出50%左右。

对此,李资政指出,这就是政府所推行的“居者有其屋”国策下,让人民拥有个人资产的好结果。

新移民真实需求 维持了组屋价格

“由于新加坡土地有限,地点适中的房子,尤其是靠近地铁站或中央商业区等受欢迎地点的房子,价格肯定会大幅度上升。这是因为政府不断地建造更多基础设施,以及吸引价值更高的投资。”

他说,受到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虽然价钱昂贵的私人公寓和办公楼的价格都已下降,但是政府组屋的整体价格还是基本保持稳定,只是稍微下跌。这是因为国人,尤其是新移民对组屋有真实的需求,而永久居民也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转售组屋,维持了组屋的价格。

据建屋局上月底公布的第三季度组屋转售市场数据显示,组屋转售价格指数连续上涨八个季度,上扬了4.2%,达到137.5点,突破了1996年的高峰。不过,今年第三季度的增幅已比第二季度的4.5%来得少。

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包括教育部兼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高级政务部长吕德耀、国防部政务部长顾蔡矶、陈振泉、英兰妮、马炎庆等人,昨天陪同李资政参观达士岭最先竣工的第1G座组屋,并登上第50层楼欣赏顶楼花园的风景。他们过后还参观了第47层的一间组屋。

李资政也趁当前举行的清洁与绿化新加坡活动,在达士岭组屋区的一个汽车入口处种下一棵火焰瓶木(Flame Tree)。

许多雷曼苦主 是“睁着眼睛进场的”

李光耀资政认为,许多购买雷曼兄弟迷你债券的苦主是“睁着眼睛进场的”,理应明白回报高的投资必然存在高风险。

他表示,自己担任政府投资公司主席20多年,深明回报越高、风险自然越大的道理。

“所以,当有人告诉你,银行给你1.5%的利息,我可以给你5%利息时,你必须细心了解他为何愿意付你比银行高两三倍的回报。这也许是因为他急需用钱,如果真是如此,你就要考虑是否还要购买他所售卖的所谓‘债券’。”

谈到银行对受误导的苦主作出赔偿时,李资政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要求银行好好处理投资者被误导的情况,但是许多投资者都是睁着眼睛进场的,他们既不是上了年纪也不是没受过教育的人,现在却说自己也被误导了。”
解决方案必须公平

他认为解决方案必须公平。如果严格地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银行并没有错。银行是为了维护声誉及挽留顾客,而答应赔偿被误导的投资者。

他表示,人们必须接受资本主义经济有其周期性,无论有多少银行条规或管制,都无法避免过度消费或借贷的问题。

金沙在新加坡投资 不同于澳门赌场

李光耀资政解释,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Las Vegas Sands)在新加坡投资发展的综合度假胜地,不同于它在澳门所设的赌场,因此不会因中国政府收紧大陆居民澳门个人游而大受影响。

举债情况严重的金沙集团,目前正遭受北京收紧澳门个人游及金融海啸的双重打击,导致股价暴跌,而引起人们纷纷猜测滨海湾金沙(Marina Bay Sands)综合度假胜地可能面对开业困难。

不过,李资政指出,澳门的金沙赌场客源主要是中国人,因此当中国政府决定控制访澳人数时,金沙在当地扩建赌场的计划受到冲击,进而影响股价下滑是可预料的。

不单靠中国游客

“但是,新加坡的滨海湾金沙将会发展下去。因为我国的综合度假胜地并非单靠中国游客光顾。”
无论是金沙集团本身或是贷款给滨海湾金沙综合度假胜地发展项目的本地银行,都表示金沙集团决意完成在滨海湾金沙的项目。

金沙日前回答本报询问时,也坚持建设工程如期进行,之前所定下的启用时间表不受影响,将在明年底如期开业。

新加坡组屋将建空中花园 不会遏制市场活力(图)

新加坡组屋将建空中花园 不会遏制市场活力(图)
2008-4-7
简要内容:为了提高利用效率,新加坡正在建设楼高50层的摩天组屋———达士岭,全新的新加坡破壳而出。这个国家开始面向全世界人举办“你的新希望”大赛,征集你对这个国家的无限想象……


为了提高利用效率,新加坡正在建设楼高50层的摩天组屋———达士岭,全新的新加坡破壳而出。

几乎每一个来到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展览厅参观的中国官员面对一个新加坡城市组屋模型从巨型平面底盘上冉冉升起的景象,都会发出轻轻的赞叹———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而在数公里之外的黄金地段滨海湾,整排的塔吊和水泥搅拌车正不分昼夜地赶工,这片二十公顷的空地将成为全世界造价最昂贵的赌场,提醒人们一个全新的新加坡正破壳而出。

这个国家更在勃发无限雄心。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已经宣布,将在未来15年中将金融区的规模扩大一倍,额外提供280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

届时,写字楼面积相当于两个伦敦著名的新金融区———金丝雀码头。

从现在开始,每天午夜12时至隔天清晨6时之间,暗黑色的全新沥青路面开始在全长5.067公里的F1赛道上延伸。史无前例的新加坡F1夜间赛定于9月28日开跑。

2010年8月,奥林匹克将第一次真正来到东南亚,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选择了新加坡。这个国家开始面向全世界人举办“你的"新"希望”大赛,征集你对这个国家的无限想象……(方晓)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官员王玮婷为您讲述。

新组屋将建空中花园

东方早报:组屋制度发展到今天,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玮婷:最大挑战其实就是如何满足新加坡人民的最新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新构思和新方法。我们现在在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设计,运用新材料新科技,进一步提高环保要求。我们现在推出的一些新的组屋会建有空中花园,还能很好地利用到太阳能。很多新建筑建设了雨水蓄积设施,因为新加坡很多雨,我们把雨水蓄积起来浇花。为了提高利用效率,我们还正在建设楼高50层的摩天组屋———达士岭。

东方早报:组屋制度发展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另外一个方面遏制了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活力?
王玮婷:事实上,我们有一个长远目标,逐步削减组屋在整个房地产中的比例,组屋与私人楼宇目前的比例约为8%比20%,将来会有进一步的削减。私人的发展商已经成长起来,有能力承担一些更大的项目。

刚开始的时候,建屋发展局实行的是一条龙服务,从动迁到设计,到施工到销售,到物业管理,全部要负责。后来我们先把施工外包出去,1989年的时候,物业管理外包给市镇理事会,提供日常和周期性的维修。上世纪90年代,组屋的内部设计开始向私人设计师开放。2005年,建屋局通过公共投标的方式,让私人发展商参与公共房屋的发展,让消费者有更多更新的选择。当然,私人发展商开发的组屋,在定价上仍然必须取得我们的核准。
  
至于私人楼宇,我们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市场,我们绝对不会影响私人房地产的运作。

鼓励组屋转售

东方早报:建屋发展局预估数据显示,今年新加坡第一季度组屋转售价指数再攀新高,达125.8点,比上季度涨3.4%。而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新加坡2月份CPI指数同比增幅达到6.5%,主要由房屋价格带动,2月份的房屋价格较一年前上涨了8.8%。你们如何看待房屋价格上涨?

王玮婷:我们不会公开干预房价,因为我们有公开的市场。一手市场的价格是由建屋发展局制定的,但二手市场是公开的。政府所能做的只是给消费者更多选择。如果你买不起二手的,就可以来买一手的。

从去年到今年,由于经济景气,组屋的需求非常旺盛,空置率很低,基本上供不应求。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6个月,通过组屋预购计划(BTO)推出5000个单位。加上已在第一季度通过组屋预购计划推出的1100个单位,这样在今年头9个月我们将一共推出6100个组屋单位,比去年全年的6000个和前年的2400个多。

同时,我们还会推出三块新地段,供私人发展商在设计、兴建和销售计划下投标发展组屋。

东方早报:政府鼓励居民将组屋转售吗?是否担心有炒房者出现?

王玮婷:事实上,与私人房屋相比,公共组屋的转售率很低。我们鼓励转售,因为转售组屋一般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住房条件,我们鼓励提升,这是好事情。

为了应对这种需求,我们有一个详细的老区中区新区规划,征求人民意见很慎重,举办了很多大型展览,咨询论坛、民意调查、居民对话会,还要投票。一些老的组屋要进行翻新计划,大部分由政府出钱,市镇理事会也会出一部分钱,居民自己承担的只有5%~15%。

政府土地储备充足

东方早报:新加坡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组屋发展是否有充足的土地储备?

王玮婷:政府拥有充足的土地储备。新加坡的土地大部分为政府所有,私人拥有的很少。1967年,新加坡政府通过了一条土地征用法令,授权政府为兴建公共房屋或实施其他发展计划而强制征用私人土地。新加坡的房地产产权形式分Freehold(永久地契)、999-Leasehold(999年的租用地契)及99-Leasehold(99年的租用地契)三种。政府向发展商出售土地有两种级别,即99年和999年。政府会有一个长远规划,也协调土地的用途。

同时,我们也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拓展地下空间和兴建高层组屋。

东方早报:建屋发展局每年大约要接待多少个中国代表团,他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有哪些?

王玮婷:我们每年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200多个代表团来访,其中40%以上都来自中国,每年都在增加。中国官员最喜欢问的是新加坡的住房政策。还有就是有关物业管理的问题,因为中国在这方面不太成熟,而我们有40多年的经验。

东方早报:能给中国一些建议吗?

王玮婷:中国和新加坡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新加坡的地方小,好办事。中国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条件,沿海地区发达一些,内地可能就有差距。所以,很难说将新加坡组屋制度的经验完全移植到中国。

Source: http://www.022net.com/2008/4-7/43235017258249.html

危机下的保障

对于那些极其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来说,眼下意味着一个节衣缩食的时代到来了

对于那些极其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来说,眼下意味着一个节衣缩食的时代到来了
达士岭摩天大楼是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最大胆的项目,因为它要卖给那些年收入低于8000美元的人们。尽管随着全球信贷危机及股价下跌,房价也有所下降,但那些早前购买的人仍然会从上升的公寓价格中受益。在土地数量有限的新加坡,拥有一处房产,特别是在靠近地铁或商业中心的黄金地段,其价值无疑会大幅上涨,因为政府会持续地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投资。
这次衰退是继193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问题源自美国的次级债。房价的泡沫由过低的汇率,以及经济中高流动性所造成的简便借贷所引发。人们购买实际上其根本承担不起的住宅,期待其升值,然后支付预期较高的市场价格。当泡沫破裂时,他们无力偿还贷款,银行也发现他们收回的资产现有价值已远少于未偿还的贷款额。这导致许多美国银行,尤其是投资银行破产。
世界经济眼下已经全球化了。当美国股票市场、地产以及银行倒下时,由于相互联系,欧洲也会跌落。甚至没有涉及那些衍生业务的亚洲银行,也会因为世界金融服务市场的内在联系而受到影响,其股票市场和地产业亦然。除了国内买家,国外的资金经理们代表发达国家的富有投资者也大量进入,导致新兴市场的价格持续走高。然而在衰退时期,他们不得不卖掉股份和资产以换取现金。
没人知道这次衰退会持续多久,或者何时美国、英国、欧洲以及日本的经济能够稳定并恢复。此时,所有人都因其股票、地产和其它资产的贬值而感到穷困。因此消费者不再购买诸如汽车或机械这样的昂贵物品。
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因为其国内生产总值中10%的生产收入来源于对美国、欧洲、日本以及其它国家的出口。在最近举行的广交会上,参展者减少了机械工具等高端产品的需求,增加了服装、鞋等低端消费品的需求。中国需要靠对铁路、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发展。他们有财政资源和建设能力来复兴房地产市场。由于许多中国人都有为买房子而节省下来的一笔钱,对于房产的需求仍然很高。而这不是危机前的虚假繁荣。
幸运的是,新加坡也接受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不会再让地产价格投机性地增长。很少有居民购买他们偿还不起贷款的住宅。高价住宅和商业楼盘的价格也在下降。但建屋发展局的公寓价格却保持稳定,只有微小的下跌。这源自我们居民,尤其是新居民有切实的需求。
新加坡的经济是强劲的。虽然我们没有石油等自然资源,但其储备仍然能让我们安然度过危机。对人力和资本的需求仍然迫切。政府会主导推动经济,并保护购买力下降,尤其是那些低收入和失业的居民。由于进口食物和商品价格的上涨,我们的购买力都受到了损失。我们不能保证让人们享受到危机前的一切,但却能够保证没有人跌到贫困线以下。我们会对所能负担的福利、补贴以及其它措施做出现实评估—当然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此次危机延续的时间和深度。
到明年三月份的下一个预算期之前,政府将会就低收入者的援助计划做出决定。但我们所有人必须要接受一些牺牲和倒退。比起我们的邻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以及越南,我们要好过得多。但我国的对外贸易是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以上,当外贸需求下降时,GDP也将受到影响,因此所有人都要忍受节俭。

(本文摘自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最近走访即将落成的达士岭摩天大楼时向丹戎巴葛区民众发表的讲话)

Source: http://www.gemag.com.cn/gemag/new/Article_content.asp?D_ID=6981

李资政:接受紧缩政策 为自己生活负责

9 November 2008 2323hrs
张颂景















新传媒新闻报道,内阁资政李光耀说,在资本主义体系下,世界不时会陷入严重衰退,在这种时期,人人都必须接受一些紧缩措施。他指出,我国的储备金,足以让我们渡过当前的危机,而尽管政府将尽全力刺激经济,国人还是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李资政星期天傍晚在新加坡最高的组屋楼高50层的达士岭,参加植树活动,并从高楼单位眺望市区风景。达士岭组屋预计明年下半年竣工。资政说,经济衰退刚刚开始,持续多久不得而知,但是政府有足够的储备金,应付危机。

尽管如此,国人不应该有错误印象,以为政府可以维持我们的生活水准;他说,我们必须接受一些牺牲。

李资政说,“大家一定要一起受苦。这个是全世界的经济衰退。” 在这时期,政府将确保没有人生活在贫穷线下。资政说,政府将在明年3月的财政预算案,对低收入者援助计划,做出决定。

部长们将仔细研究情况,评估这场经济衰退将持续多久、有多严重,然后才估计政府能负担多少回扣和就业奖励等等缓和措施。不过我们必须等到世界经济复苏时,才能重新享有危机前的生活水平。

“政府没有办法保证你永远会安全。我们给你一个好机会好基础,你一定要负责你自己的责任。” 资政也说,我国吸取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没有允许房价有投机性的上升,而政府组屋的价格还是保持稳定。

达士岭组屋 七人争一间

《联合早报》(2008-10-10)

建屋发展局两周前在抽签选购制度下,推出达士岭(The Pinnacle@Duxton)卖剩的摩天组屋单位,屋价比四年前首次推出时高出了20多万元,有些单位甚至要价近65万元。尽管如此,公众反应仍非常热烈,每间组屋平均有七人申购。

抽签选购昨天截止

抽签选购活动昨天傍晚截止,共有3035人申请购买428个达士岭组屋单位。

达士岭组屋位于丹戎巴葛达士敦坪,楼高50层,共有1848个单位。它将是全国最高的公共住屋,预计2010年落成。

达士岭组屋单位分S1(约等于四房式)和S2型(约等于五房式),三分之二是S1型,在2004年首次推出时售价28万9200元到38万零900元,如今要价45万7000元至55万5000元。

虽然屋价高涨,但反应热烈。根据建屋局网站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昨天下午5时,共有2235人申购317个S1型单位。

至于S2型组屋,当初卖34万5100元到43万9400元,现在售价54万5000元至64万6000元,比四年前高出50%左右,相信是建屋局历来推出的最贵公共组屋,但仍有800人申购111个S2型单位。

市场人士认为,公众反应踊跃并不足为奇,房地产经纪公司ERA助理副总裁林东荣受访时说,公众反应良好,主要因为达士岭组屋地点靠近市区,所以即使要价50至65万元,许多公众仍愿意申购。

他说:“达士岭也是地标性项目,在新加坡可算是独一无二,以后或许不会再有类似的组屋发展项目。”他认为,达士岭周围组屋转售价都比较高,而有些的屋龄已超过30年,仍要价50多万元。达士岭虽然售价高达65万元,但组屋是全新的,双收入家庭还是负担得起。

达士岭组屋价格比附近转售价低

根据建屋局提供的数据,达士岭组屋的价格其实比附近组屋的转售价来得低。比如位于广东民弄、丹戎巴葛及惹兰孟比那的四房式转售组屋,售价46万5000元至56万元,五房式59万3000元至67万元。

林东荣说,公众购买新组屋时也无需支付溢价(cash-over-valuation,简称COV),能省下一笔钱,达士岭自然就比附近的转售组屋有吸引力。

虽然达士岭组屋的售价比四年前首次退出时高出了20多万元,但仍受公众欢迎,共有2235人申购317个S1型单位,另800人申购S2型单位。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仍是申购阶段,有些申请者选不到心仪的单位,最终可能会放弃。最终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人,只能拭目以待。”

博纳集团总裁伊斯迈则认为,尽管达士岭屋价高昂,平均一个单位还有七人抢购,说明了人们对公共组屋的需求保持强劲,尤其是那些即将竣工的组屋,需求更大。

他指出,一般上,公众不论是申请预购组屋或私人组屋,都得等上至少三年,如果购买转售组屋,价格又往往较高,因此达士岭新组屋是一项不错的投资。

伊斯迈估计,达士岭的屋价会继续上涨,10年后达到100万元不是不可能的。
  他解释说,随着两家综合度假胜地建成,市区将会越来越拥挤,人们在10年后或许要把交通上的不便减至最低。到时候,要在市区购屋就得支付更高价钱,地点优越的达士岭,屋价应会飙升。

卢国良(32岁,行销经理)住在广东民弄,他父母四年前以35万元预购达士岭七楼的S2型组屋。
对这一带的屋价相当熟悉的他受访时说:“如今,达士岭同样的单位要价55万元,我们赚了20万!”

“其实,我现在住的四房式组屋转售价约44万,比当初购买时的21万高出一倍。屋价涨了,但我实在没想到会涨这么多。”他坦言,如果现在要购屋,他是不会申请达士岭组屋的,因为经济负担实在太大,他最多愿付50万元。

其他新组屋也深获公众青睐

除了达士岭组屋外,其他供公众抽签认购的新组屋包括裕廊西、加冷/黄埔和女皇镇的三、四和五房式组屋,以及宏茂桥的小型公寓。这些组屋也深获公众青睐。

这些组屋都是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下卖剩的组屋,共有5836人申请购买这564间组屋。地点比较靠近市区的加冷/黄埔和女皇镇组屋相当受欢迎,每个加冷/黄埔四房式单位,平均有35人申请,价钱介于36万4000元至43万5000元;每间女皇镇五房式组屋平均有17人申请,要价48万1000元至53万9000元。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裕廊西的五房式组屋也受欢迎,平均每个单位也有21人申请,相信是被27万元至30万6000元的较低售价所吸引。
  
申请者将在今年11月底知道申请结果,抽签活动明年1月举行。

4年价涨20万 达士岭卖剩组屋再推出供选购

(2008-09-27) 《联合早报》

建屋发展局昨天在抽签选购制度下,推出达士岭(The Pinnacle@Duxton)卖剩的428个摩天组屋单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约五房式大小的新组屋要价64万6000元,比四年前首次推出时高出20多万元。
  
这相信是建屋局历来推出的最贵公共组屋。

达士岭组屋位于丹戎巴葛达士敦坪,楼高50层,共有1848个单位。它将是全国最高的公共住屋,预计2010年落成。

达士岭组屋单位分S1(约等于四房式)和S2型(约等于五房式),三分之二是S1型,在2004年首次推出时售价28万9200元到38万零900元;S2型则卖34万5100元到43万9400元。


现在,S1型组屋要价45万7000元至55万5000元;S2型则售价54万5000元至64万6000元,比四年前的高出50%左右。

公众反应仍相当热烈

尽管售价高出许多,公众反应仍相当热烈。根据建屋局网站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昨天下午5时,建屋局在第一天便收到351份申请。

建屋局受询时说,达士岭组屋较高的售价除了说明它地点非常优越,靠近中央商业区,也反映了它“较特别的设施”。比如,达士岭的50楼会有顶层公园,26楼则有半空公园和围绕着7座组屋而建的跑道。

建屋局说:“达士岭组屋的价格其实比附近组屋的转售价来得低。比如位于广东民弄、丹戎巴葛及惹兰孟比那的四房式转售组屋售价46万5000元至56万元,五房式则要价59万3000元至67万元。”
达士岭卖剩的428个摩天单位是建屋局在抽签选购制度下推出的922个单位的一部分。

房地产经纪公司ERA助理副总裁林东荣受访时说:“达士岭组屋靠近市区,也曾得过国际设计奖项,所以65万元其实合理,而且这一带的屋价在过去半年也上涨不少。”

“屋价如果是70或80万元,那就无法接受。” 他说,建屋局近年来推出的组屋大多远离市区,主要集中在盛港和榜鹅,因此达士岭能吸引很多公众前来购买。
至于屋价会不会继续上涨,林东荣说:“屋价很难下滑,如果市场有需求,屋价是会继续上扬的。”
卢向敏(31岁,公关顾问)四年前以36万8000元预购达士岭六楼的S2型组屋。

当她从记者口中得知现在同楼同型组屋要价48万元左右,她表示惊讶:“我预计屋价会上涨,但万万没想到屋价会涨这么多。”
卢向敏开玩笑说:“现在我可发达了!”
她接着说:“但我购买达士岭组屋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和父母住得较靠近,并不是想从中牟利。”
其他供公众抽签认购的组屋包括位于裕廊西、加冷/黄埔和女皇镇的三、四和五房式组屋,以及位于宏茂桥的小型公寓。
这些组屋是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卖剩的组屋,其中地点适中的女皇镇及加冷/黄埔的五房式组屋售价最高,介于48万元至55万4000元。
这也是建屋局在今年4月推出最后一批双月组屋销售计划后,首次推出992个组屋单位供公众抽签认购。
公众可通过建屋局网站www.hdb.gov.sg申请组屋,并可到建屋局中心三楼展示厅参观及索取销售资料。公众也可电邮hdbsales@hdb.gov.sg,或在办公时间拨1800-8663066询问详情。
申请截止日期是下月9日,申请者将在今年11月底知道申请结果,抽签活动明年1月举行。

房地产经纪:高屋价对周围组屋转售价影响料不大

Source :《联合早报》October 10, 2008虽然这次推出的达士岭(The Pinnacle@Duxton)摩天组屋单位创下新组屋价格的新高,但房地产经纪认为,由于市场情况和组屋种类不同等因素,对周围组屋转售价格的影响应该不大。离达士岭摩天组屋最近的两个组屋区分别是丹戎巴葛广场(Tanjong Pagar Plaza)和广东民弄(Cantonment Close)。丹戎巴葛广场8座组屋的屋龄已经超过30年,房地产经纪认为达士岭摩天组屋高价应该不会对这些老旧组屋的转售价格造成影响。

ERA房地产公司助理副总裁林东荣:较新的组屋屋主可能受到达士岭组屋价格的影响,在售价方面提高5知10%,但是否有买主愿意接受这样的价格,就完全绝定于这个市场了。


丹戎巴葛广场第7和第8座组屋目前正在进行电梯翻新工程,是第一任屋主的郭太太(50岁,文员)也不认为达士岭摩天组屋的价格会推高这一区组屋的转售价格。她说:“这一带一直都是高价组屋,但是我们这几座组屋太老了,没法和新建组屋相比。对于30多年的组屋来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能整体出售,所以,价格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另一边的广东民弄组屋则有六七年屋龄,房地产经纪表示,这些是可能受到影响的组屋,屋主可能会参考达士岭组屋的价格提高叫价。


ERA房地产公司助理副总裁林东荣说:“较新的组屋屋主可能受到达士岭组屋价格的影响,在售价方面提高5至10%,但是否有买主愿意接受这样的价格,就完全决定于市场了。”博纳集团总裁伊斯迈持同样的看法,他进一步解释说:“达士岭组屋是新组屋,买主可以动用公积金购买,但高价转售组屋的市场取决于是否有买主愿意支出一笔现金,用来支付组屋高溢价(cash-over-valuation),因此,就算是卖主提出较高的价钱,也不一定有市场。”


组屋转售价增幅 料不会超过10%

住在这一区的居民对达士岭摩天组屋高价的消息感到兴奋,他们都认为这显示了人们对这一区组屋的高需求,但他们的期望值都颇实际。6年前在这里购买五房式组屋的陈水春(44岁)本身从事房地产经纪工作,他说,这一区五房式组屋的估价一般在50万元左右,卖主的叫价通常在70万元,而成交价大约是60万元。

他认为达士岭摩天组屋的价格会对这一区的转售价格带来正面影响,但以目前情况来看,顶多是提高5至10%。他说:“现在经济不好,因此,影响不会很大,但等到达士岭摩天组屋可以转售的时候,相互之间的影响可能会较大。”陈水春认为对这一区组屋转售价格影响最大的另有其他因素。他说:“对于这个地段,等到综合度假胜地建好,人口达到600万,到时经济也应该恢复,那时,这里的房价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另一名居民杨海平(36岁,工程师)也认为这区的组屋转售价格增长幅度应该不会超过10%,他说:“达士岭摩天组屋30层至50层的高层住宅是我们这边的组屋所不能够提供的,可比性不高,因此影响不会很大。”也有房地产经纪认为由于达士岭摩天组屋不是普通的组屋,因此,不会对周围的组屋价格造成影响。Dennis Wee房地产经纪行董事许家荣说:“达士岭的摩天组屋单位和一般的组屋单位不同,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达士岭组屋是优质组屋,有其他组屋所没有的良好设施,是完全不同的组屋类型,因此不会互相影响。”

受经济不景影响 勿洛私人组屋计划再延后

私人组屋的需求或受经济不景影响,建屋发展局已延后推出位于勿洛的地段,之前标得碧山地段的发展商也采取罕见的行销手法,推出“买组屋,送汽车”幸运抽奖活动来刺激需求。
  建屋局原定去年6月在勿洛推出由私人发展商设计、兴建和销售(DBSS)的地段,后来又把推出日期延后到去年第四季,不过最终还是没有推出。
  对于勿洛DBSS地段的推出日期一延再延,建屋局发言人受询时说:“建屋局会观察目前的市场情况,才决定是否要把地段推出来销售。”


  这块地段位于勿洛水池弯,临近勿洛蓄水池公园,可建造350个单位。建屋局至今已推出6个DBSS地段,四美和大巴窑1A巷地段是在去年推出,其他地段则位于淡滨尼6道、文庆路、宏茂桥52街和碧山24街。



虽然经济不景气,去年标下地段的发展商还是会如期推出组屋,让公众申购。

位于碧山24街的私人组屋怡然阁,已动工建造,估计明年竣工。(档案照片)
标下大巴窑地段的发展商是海峡双威,四美地段则是由森联集团得标。这两家发展商受询时说,它们仍打算按照原定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组屋,组屋类型也主要以四房式和五房式为主。它们目前还不便透露组屋售价及其他详情。
  至于之前已让公众选购组屋的碧山项目怡然阁(Natura Loft),发展商中国青建地产公司昨天刊登促销广告,购屋者有机会在“买组屋,送汽车”的幸运抽奖中赢取轿车。

发展项目常务副总经理李俊受访时说,购屋者有机会赢取一辆福士伟根(Volkswagen)Tiguan休旅车及Beetle Cabriolet轿车,它们的市价各约9万元(不包括拥车证)。“对发展商来说,这样的数目不算多,主要是希望可以回馈顾客和刺激需求。”
  怡然阁去年11月推出时,480个单位共接获700份申请。不过,目前只有90个组屋售出,占总单位数目的20%。
  李俊说,经济低迷多少会影响组屋的买气,不少公众也担心发展商会因此调低组屋售价。他强调,组屋不会降价,公司会通过其他方式如幸运抽奖和良好的服务等来留住顾客。
  他举例说,购屋者可以提出他们对示范单位的建议,公司会尝试满足他们的要求,尽可能“量身订做”单位,减低屋主的装修费用。
  碧山私人组屋的四房式面积95平方公尺,售价46万5000元到58万6000元;五房式面积120平方公尺,售价60万元到73万9000元。
  Dennis Wee房地产经纪行董事许家荣说,黯淡的经济前景已导致买主市场(Buyers' market)出现,发展商必须各出奇招吸引买家。
  他说,私人住宅的发展商往往会在需求弱时推出家具礼券和其他折扣等刺激买气,有的甚至推出“买一送一”的抽奖,让屋主有机会赢取另一个公寓。
  “新组屋多是由建屋局发售,较少出现新颖的行销手法。不过,私人组屋是由发展商负责销售和兴建,采取一些较具创意的促销方式是无可后非的。”
  询及建屋局为何会延后推出新的私人组屋地段,许家荣认为,这相信是为了使组屋价格稳定,确保市场可以消化所有的供应。
  昨天与母亲参观怡然阁示范单位的梁慧美(21岁,大学生)说,他们是在看了广告后才知道这批私人组屋已开放供选购。目前住在后港五房式单位的她,有意和家人购买一个碧山四房式或五房式单位。
  她说,经济不景,家人不打算购买私人住宅,而是会考虑介于公寓与组屋之间的私人组屋。
  家住蔡厝港的张梁福(43岁,会计经理)说,送汽车的促销很有吸引力,不过不会过于左右他买屋的决定。他说,虽然碧山组屋的价格相当高,但是他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足以应付每月房屋贷款。
  之前标得碧山私人组屋地段的发展商则采取了罕见的行销手法,推出“买组屋,送汽车”幸运抽奖活动来刺激需求。

《联合早报》 2009-01-15
Source: http://property.zaobao.com/pages6/hdb090115.shtml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Pair of Sasha.......For my babies


One for Joey and one for Tiff. With courtesy of OCBC, they seems to have OVERESTIMATED their customer base with far too many bears remaining as of last 2nd day of redemption.

OMG > My Botak Fillet-O-FISH (Jones?)



Lousier and Lousier Fillet O Fish bun.....

Look at my disgusting looking bald fillet burger....


But at least this time the patty is not slated.

Sunday, January 18, 2009

Articles......On The Pinnacle@Duxton
























政府”组”屋

最近有中国朋友问我, “这是什么房子?”

我回答得很干脆:”政府组屋.”
可我的中国朋友却满脸疑惑地问:” 为啥叫’政府组屋’呀?”

他这一问可把我愣住了. 我们习以为常的就知道”政府组屋”指的就是 HDB flat. 可是, 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叫”政府组屋”呢?



翻翻词典, 没有”组屋”这名词. (”祖屋”倒是有被”正名”)

为什么不叫”政府公屋”, “政府廉价屋” (还好当初没叫廉价屋, 要不然以今天’组屋’的价格, 恐怕要改名了!), “政府津贴屋”等等…
我到网上的”中翻英”系统打上”政府组屋”, 得到的英文翻译是:

“The Government forms a house.”

哈哈哈!

也怪怪的, 应该是 “the government builds house” 才对; 那就该叫”政府建屋”, 或”政府造屋”, 或干脆就叫”政府屋”算了.
“组”屋?



我想了几天, 终于想到了!!! 当初”设计”出”政府组屋”这中文名称的”功臣”其实用心良苦, 整个名称的奥妙就在”组”这个字!

“组”的意思是”组合”, 就是把东西凑在一块.
“组屋”指的不仅仅是”建屋”那么肤浅, 那么表面. “组”字其实蕴藏了socio-political 密码!
首先, 通过”政府组屋”的”居者有其屋”计划, 把人口的种族及籍贯集聚地打散了, 重新”组合”起来. 今天我们要买卖”组屋”都知道每个地区都有种族比例. 所谓的ChinaTown, Little India, 甚至是Geylang Serai, 其实是摆来赚旅客的钱. 我们都知道, 今天各种族的居住地大致上都被”组屋政策”巧妙”组合”了.

除了种族的”组合”, “政府组屋”也在其他人口分布(分配)策略上扮演”重新组合”的”白手套”角色. 根据HDB的资料, 大约84%的新加坡人住在”组屋”, 可以说除了top 10%高薪族群, 政府通过了”组屋”也直接”组合”, 分配高达84%人居住的地区. 你会发现,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类型, 不同价位的组屋单位. 三,四,五房, 和公寓都”组”在一起 (有些较久的’组屋区’还有一房, 两房租赁组屋). 这种用公共住屋政策来”组和”不同的 income strata, 其实是很高明的政治手法. 所以新加坡基本上没有出现”贫民窟”的窘境.

这也还不是政府”组”屋最最巧妙的地方.

最神气的是能通过政府住屋来”重新组合”人民的财产! 那才是”组”的最高境界!
我想你也懂我指的是什么. 不是吗? 84%的人的大部分”财产”不就是CPF里的积蓄吗?! 而大部分如我的人, 大半辈子的CPF不正是”套牢”在”组”屋里吗?

这不也是”组”屋的绝妙”资产组合”吗?
“组”和”租”是谐音. 我们的”组屋”, 严格说来的确就是”租屋”.
绝!

你说, 这”组”字是不是”政府组屋”的点睛之处呢?
我提议, 那位想出”政府组屋”这绝妙名称的功臣, 今年的国庆应该获颁一等功勋奖!
(当然, 也应该让他/她一生免费住在Pinnacle@Duxton! **)


** Pinnacle@Duxton 是HDB推出的第一个BTO (Build To Order)大型项目, 楼高50层, 首批528单位一出炉就被”抢购一空”, 堪称是”政府组屋”中的豪华奢侈版!)

住家火患

早报 - 民防部队关注越来越多“超级摩天楼”住宅的出现带来的消防挑战。近来来,“超级摩天楼”住宅越盖越多,私人公寓拼命往上发展,滨海舫(The Sail)楼高72层楼,甚至建屋发展局的组屋也动辄四五十层楼,达士岭(The Pinnacle@Duxton)的就高50楼。民防总监陈赞诚形容它们是“超级摩天楼住宅”(Super Highris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s)。

高楼每个单位某部分未来或许得装置洒水系统他昨天在民防部队常年工作研讨会上说,在这类“超级摩天楼”住宅的防火方面,“我们已规定它们必须有额外的安全设计,以加强防火水平”。

“例如,每隔20层楼就得划出指定的地区为缓冲区(holding area,或庇护空间)、每层楼设有消防水喉,以让消防员能迅速接通水雾枪,而每座大楼也设有大面积和负荷量大的消防电梯,以让民防部队在紧急时,能迅速部署人员和配备。”“展望将来,我们也在探讨要求每个单位某个部分,装置消防洒水系统的可行性。”虽然他未明确说明,不过相信民防部队很重视住家厨房火患的威胁,因此最有可能探讨在厨房装置消防洒水系统的可行性。

民防部队也在配合研讨会而举办的展览会上,展示可以开发的厨房自动防火系统,利用洒水系统的模式,但以二氧化碳和水为灭火原料,来扑灭炉灶上无人看管的炉火。系统有安全温度预设装置,当炉灶上的烹煮因为无人看守而引起油火时,系统下的温度就会上升,启动了自动防火系统的喷洒头,但喷洒头不先洒水,而是喷二氧化碳气体,直到火焰熄灭,油锅降温,然后再洒水,使灶火不会死灰复燃。陈赞诚说:“无论是每10万人口的火患死亡率或火患数量,新加坡是全世界防火安全最高的城市,我们将继续努力保持这个水准。”

“但我们也得防备未来的挑战,例如人口不断增长,但土地有限而使住宅建设发展不得不往上发展,以致超过普通住宅高度的局面。”虽然民防部队过去几年添置了诸如电梯云梯、云梯车等能应付二三十层楼大厦火患的配备,但显然的,住宅和商楼越建越高,民防部队不可能添置数百公尺长的云梯。



(图:小坡店屋先后分段拆迁,图中央是“书城”,其隔邻空置地段,上世纪80-90年代停止发展市区组屋时,空置多年,现是国家图书馆新楼)

吴庆辉

正在兴建中的达士岭组屋 (Pinnacle@Duxton)其中5房式单位的预售价己从4年前的54万涨至近65万。


达士岭拥有个1848个单位,位于丹戎巴葛区(Tg Pagar)广东民路 (Cantonment Rd) 是几座50层高的新式组屋,建筑工程预计要在2010年完成。另一个类似市区新组屋的项目则是在文庆路,早年位于核心市区外的文庆路地段,今天已属于市区的范围2-4公里的一环内,有待发展黄金地段。



战后新加坡人口迅速膨胀,但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大部分人口主要仍然高度集中在市区里,范围不超过3英里半径。上世纪60-80年代间,市区重新计划下把城市里部分的两三层低楼旧店屋拆迁,再将部分腾出的空间建造廉价高层组屋,一方面安置部分受赶迁的居民,同时也解决当时因火灾而丧失居所等紧急居住问题。

今天这些市区组屋包括:
(1)Crawford Center Block 1-17 (哥罗卜中心,代号N1,火灾区,后又加建 Block 461-468),(2)Bras Basah Complex (勿拉士峇沙, 书城) Block 232 - 233,
(3)Waterloo St Center (滑铁卢街) Block 261 - 264,
(4)Cheng Yen Center (清渊坊)Block 269, 269A - 269C(四马路观音庙),
(5)Albert Center (雅伯中心)Block 270-271(Albert Street),
(6)Rochor Center (梧槽中心) Block 1 - 4,
(7)Victorial Street estate Block 405(已被拆除)
(8)Hong Lin Complex (芳林苑) Block 532 - 538,(代号S1)
(9)Ellenbough Block 1-3(潮州巴杀旁)(己被拆掉建地铁克拉码头站,现为Clarke Quay “Central”)
(10)China town Complex (牛车水) Block 4, 5, 333 - 334, 335 335A, 335B,336(11)Tg Pagar Plaza (丹戎巴葛) Block 1 - 6,
(12)Outram Park (欧南园)Block 17 - 31(已被拆除)
(13)Everton Park (艾弗顿园)Block Block 1 - 7(广东民路边)
(14)Cantonment Road Block 1 - 2(拆除正在建达士峙)
(15)Chin Swee Estate (振瑞路)Block 1 - 13, 32-34, 51-54
(16)Kelantan Center Block 26-30,(Jalan Basar, Sungei Rd 结霜桥地区)
(17)Tekka Center (竹脚中心)Block 661-665
(18)Rowell Center (罗卫中心)Block 632-642 (Kg Kapor and Jalan Basar)
(19)Selegie House Block 8 - 10 (1963年落成)
(20)Lavender Street(劳明拉街”芒加脚”)(60年代中)(已被拆除改建新组屋)

市区内新的组屋居住环境,为居民供水供电还有属于个别家庭自已的卫生设施,居民除了要习惯住在高楼环境以外,主要仍生活在熟悉的街坊,只是移到垂直空间上方高楼组屋单位里,一般生活作息,例如,上班买菜孩子们上学都沒多大影响。

在这期间,岛国各地的卫星镇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新加坡史上出现一场大规模人口迁出市区的活动。平面发展,使人们居住地点与城区的距离扩大,因此人们生活上需要负担一笔交通成本和花上一点来往的时间。空间不够用的问题近日更凸显在汽车的使用的ERP费用和泊车问题上。
80年代后,在市区里也停止公共住屋的建设。市区土地垂直空间沒进一步为居住用途发挥最大效益,

今天我们看新型高楼公共住屋再度在达士岭、文庆路等地段出现,这是否标志着大众居住市区新时代的开始?

住在市区是十分具有吸引力,它不但享有种种生活方便,更可以抛开拥车与做车奴的烦恼,可把挤交通的时间用在生活素质提高上,从达士岭的市价已反映出来。

相信会政府会在市区规划上为更多高楼新型组屋提供发展地段,若加以利用核心市区外2-4公里半径这一环地段的垂直空间,我们城市地貌又要大改观,也是为城市带来人气和刺激经济的一股新力量。


The Pinnacle@Duxton ------ A Sneak Preview by omy

本地最高!达士岭50楼组屋 美景首次曝光
坐落丹戎巴葛达士敦坪的达士岭组屋,楼高50层,落成后将会是本地最高的政府组屋。

昨天,趁着李资政走访达士岭组屋,本报记者也有幸登上其中一座最先竣工的组屋(第1G座)的最高一层楼。

电梯大堂内设有5架电梯。据了解,从楼下乘搭电梯直接到达第50层楼,只需不到40秒钟的时间,身在电梯内也没有电梯急速上升的感觉。来到顶楼花园,踏出电梯时,眼前马上呈现出一副迷人的画面。

当时,天空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最后一道余辉,把深蓝色的天空点缀得非常浪漫。远望,左边是高楼耸立的金融区,右边是还在施工的滨海湾金沙综合度假胜地,两个新加坡最繁华的象征尽收眼帘。

‘百万组屋’ 或会出现在这里
第50层楼是没有居住单位的,只有一个顶楼花园。最高的居住单位在49楼,不过,据记者的实地观察与估计,40楼以上的单位,大概都能享有这片美景。
从顶楼眺望过去的金融区夜景。


住在这里,每天都能享有这么美丽迷人的夜景,难怪达士岭组屋的价格已经大幅度上升,五房式单位的售价,4年来涨了50%左右,现在的售价已经超过64万元。
新加坡人向来非常舍得以高价来购买景致优美、地点理想的房子,按达士岭组屋的美景来衡量,假以时日,这里或许会成为本地首个“百万组屋”。
不过,记者发现,在位于50层楼的顶楼花园和第47层的组屋单位里,手机的覆盖网络竟然是属于印尼的手机网络。这样以后住户的亲友在拨打他们的电话时,从等待拨通的电话铃声中,还会以为住户身在“外国”。




达士岭组屋价格
●S1型(四房式):2004年推出时,售价介于28万9200元至38万900元。现在,已升到45万7000元至55万5000元。
●S2型(五房式):2004年推出时,售价介于34万5100元至43万9400元。现在,已升到54万5000元至64万6000元。
顶楼花园面向综合度假胜地的景色。(上)家户上顶楼花园散心或看夜景会是不错的饭后活动。(下)

World's Smallest Remote-Controlled Gadgets

I love to collect miniature toys. I own a fleet of Q-Steer minature r/c cars which are among the world's smallest R/C car in the market. The Takara Tomy's latest Hover-Q and Heli-Q (World's smallest Infared Controlled helicopter) are two of my recent purchases.

From Strapya & Hobbylink Japan
























^ Avante from Strapya (Q-steer family)

New found hobby.....My NERF Collection

Thanks to a ex-colleague I started this NERF hobby and found it relatively interesting. It give me the kids' day fun. I guess I can start playing with my kiddos in few mths time when I train them for some NERF actions.

Read more @ Official NERF Site
http://www.hasbro.com/nerf/en-US/







Expanding my ever growing NERF collection.....I have 6 weapons at my disposable now....

That's my pair of NERF Iron Man 425 Blaster, commonly known as MagStrike which can fire 10 rounds in a matter of 2 secs. Utilising pressure pump technology to blast out the 10 shots. Up to 30 feet range. Its at great discount over at Carrefour @ Suntec. 1 set for just S$20 (Usual $69.90).









Maverick.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ERF gun around. Round chamber house 6 rounds. This colour combo is no longer in production.





Mother of all NERF weapon. The Vulcan (mine is a Value Pack specially imported from US) is a fully automatic NERF N-Strike weapon. Capable of 3 rounds per second and 2x 25 rounds (only for value pack) belt for maximum action.


















My latest NERF weapon (might be the final one in my collection as there aren't anymore worth buying currently). The most interesting is the modular body front & back portion is detachable, while comes with 2 accessories (tactical range and red dot). This is a alternative to the legendary Longshot (but much more practical) which are for sniper action. Counterstrike anyone? 30 feet range capability.









This is the cheapest NERF I ever bought @ S$5.90, partially regret getting this as it's very useless (minimum 15-20 pumps before it can shot to respectable range) but its pocketable and useful for small kids I guess.

Friday, January 16, 2009

New Buggy has arrived!.......





Can't afford a 6 digit Maclaren roadster, so here I am with the Maclaren buggy instead...

I can no longer carry Joey's 18kg frame and I guess this is a temporary solution when I go on a far away trip. Its also very very high quality (well worth the bucks).












Can't afford a 6 digit Maclaren roadster, so here I am with the Maclaren buggy instead...

Friday, January 09, 2009

A True Story or Not, its a good story

Trend upon this and wish to share with myself (again and again) and whoever that read this blog.

MARRIAGE

When I got home that night as my wife served dinner, I held her hand and said, I've got something to tell you. She sat down and ate quietly. Again I observed the hurt in her eyes.Suddenly I didn't know how to open my mouth. But I had to let her know what I was thinking. I want a divorce. I raised the topic calmly.

She didn't seem to be annoyed by my words, instead she asked me softly, why? I avoided her question. This made her angry. She threw away the chopsticks and shouted at me, you are not a man! That night, we didn't talk to each other. She was weeping. I knew she wanted to find out what had happened to our marriage. But I could hardly give her a satisfactory answer; she had lost my heart to Dew.

I didn't love her anymore. I just pitied her!With a deep sense of guilt, I drafted a divorce agreement which stated that she could own our house, our car, and 30% stake of my company.

She glanced at it and then tore it into pieces. The woman who had spent ten years of her life with me had become a stranger. I felt sorry for her wasted time, resources and energy but I could not take back what I had said for I loved Dew so dearly. Finally she cried loudly in front of me, which was what I had expected to see. To me her cry was actually a kind of release.

The idea of divorce which had obsessed me for several weeks seemed to be firmer and clearer now.The next day, I came back home very late and found her writing something at the table. I didn't have supper but went straight to sleep and fell asleep very fast because I was tired after an eventful day with Dew.When I woke up, she was still there at the table writing. I just did not care so I turned over and was asleep again.

In the morning she presented her divorce conditions: she didn't want anything from me, but needed a month's notice before the divorce.She requested that in that one month we both struggle to live as normal a life as possible.

Her reasons were simple: our son had his exams in a month's time and she didn't want to disrupt him with our broken marriage.This was agreeable to me. But she had something more, she asked me to recall how I had carried her into out bridal room on our wedding day.She requested that everyday for the month's duration I carry her out of our bedroom to the front door ever morning. I thought she was going crazy. Just to make our last days together bearable I accepted her odd request.

I told Dew about my wife's divorce conditions... She laughed loudly and thought it was absurd. No matter what tricks she applies, she has to face the divorce, she said scornfully.My wife and I hadn't had any body contact since my divorce intention was explicitly expressed. So when I carried her out on the first day, we both appeared clumsy.

Our son clapped behind us, daddy is holding mummy in his arms. His words brought me a sense of pain. From the bedroom to the sitting room, then to the door, I walked over ten meters with her in my arms. She closed her eyes and said softly; don't tell our son about the divorce. I nodded, feeling somewhat upset. I put her down outside the door. She went to wait for the bus to work. I drove alone to the office.

On the second day, both of us acted much more easily. She leaned on my chest. I could smell the fragrance of her blouse. I realized that I hadn't looked at this woman carefully for a long time.. I realized she was not young any more. There were fine wrinkles on her face, her hair was graying! Our marriage had taken its toll on her. For a minute I wondered what I had done to her.On the fourth day, when I lifted her up, I felt a sense of intimacy returning.

This was the woman who had given ten years of her life to me.On the fifth and sixth day, I realized that our sense of intimacy was growing again. I didn't tell Dew about this. It became easier to carry her as the month slipped by. Perhaps the everyday workout made me stronger.She was choosing what to wear one morning. She tried on quite a few dresses but could not find a suitable one.

Then she sighed, all my dresses have grown bigger. I suddenly realized that she had grown so thin, that was the reason why I could carry her more easily.Suddenly it hit me... she had buried so much pain and bitterness in her heart. Subconsciously I reached out and touched her head.Our son came in at the moment and said, Dad, it's time to carry mum out.To him, seeing his father carrying his mother out had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his life.

My wife gestured to our son to come closer and hugged him tightly. I turned my face away because I was afraid I might change my mind at this last minute. I then held her in my arms, walking from the bedroom, through the sitting room, to the hallway. Her hand surrounded my neck softly and naturally. I held her body tightly; it was just like our wedding day.But her much lighter weight made me sad.

On the last day, when I held her in my arms I could hardly move a step. Our son had gone to school. I held her tightly and said, I hadn't noticed that our life lacked intimacy.I drove to office.... jumped out of the car swiftly without locking the door. I was afraid any delay would make me change my mind... I walked upstairs. Dew opened the door and I said to her, Sorry, Dew, I do not want the divorce anymore.

She looked at me, astonished, and then touched my forehead. Do you have a fever? She said. I moved her hand off my head. Sorry, Dew, I said, I won't divorce. My marriage life was boring probably because she and I didn't value the details of our lives, not because we didn't love each other any more. Now I realize that since I carried her into my home on our wedding day I am supposed to hold her until death do us apart.

Dew seemed to suddenly wake up. She gave me a loud slap and then slammed the door and burst into tears. I walked downstairs and drove away.At the floral shop on the way, I ordered a bouquet of flowers for my wife. The salesgirl asked me what to write on the card. I smiled and wrote, I'll carry you out every morning until death do us apart.

That evening I arrived home, flowers in my hands, a smile on my face, I run up stairs, only to find my wife in the bed - dead.The small details of your lives are what really matter in a relationship. It is not the mansion, the car, property, the money in the bank, blah..blah..blah.

These cre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for happiness but cannot give happiness in themselves. So find time to be your spouse's friend and do those little things for each other that build intimacy. Do have a real happy marriage!If you don't share this, nothing will happen to you.If you do, you just might save a marriage

Sunday, January 04, 2009

Joey & Tiffany Updates




Both are turning into fair ladies and behaving well. Joey love to draw while Tiff loves humming her favourite tunes at the wrong places (MRT Trains, crowded areas).

Countdown has begin....... The Pinnacle@Duxton




Finally..... After 5 long years of wait, this is the year where key collection is within months....

Neck have added 5 round rings, while my kiddos have added experience to their Yaya years. I have aged and times are bad now......

Happy New Year 2009!







Time flies.....

Been almost 3 years since I last post. Life moves on and the New year just passed my doorstep. May it be a better year ahead.